全球暖化日益嚴重,各國政府及企業都不斷「減碳」,以減少全球暖化。但目前為止,北極海冰仍以每 10 年減少 13% 的速率消融。有學者研究顯示,北極的海上冰層極可能在 2035 年夏季消失,使「白色北極」轉變為「藍色北極」。一旦海冰消失,海水會吸附更多的熱量,暖化速度亦會加快。
該研究進一步指出,到本世紀末,每年到夏季的時候,北極都可能出現無冰狀態,出現的早晚與時間長度,則取決於這段期間內,全球如何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量。但依照現時升溫的速度,如果減碳效果不如預期,2041 年溫度將上升 2.4 度,到了 2081 年將升溫 4.4 度。這時候,北極海冰不僅夏季無冰,冬天也可能來不及結冰。
到底海冰消失會帶來什麼影響?,一旦海冰消失,海水吸附更多熱量,溫度的調節就會更加紊亂。在失去北極海冰的情況下,海洋會長時間出現極高溫的熱浪,這樣對海洋生物會是很大的衝擊。
對於應對北極無冰化,荷蘭新創團隊 Arctic Reflections 想結合最新科技,為北極「造冰」。Arctic Reflections 與劍橋大學氣候修復中心及新創公司「真實之冰」展開合作,將於本年前往加拿大高緯度北極研究站展開北極造冰的實驗。
團隊會將魚雷造型的水下無人艇放到海冰底下,當無人艇遇到較薄的海冰時,小艇可轉向垂直,往冰層鑽洞。之後再抽取較溫暖的海水,令海水接觸到攝氏零下 50 度的空氣從而結冰。團隊希望海冰能增至 1980 年代、超過 700 萬平方公里的水準。不過當然「減碳」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方法。